搜索
筛选
服务
语言
院区
尹馨, MCP

尹馨,現任嘉会医疗临床心理治疗师、持有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 Clinical Association of Counsellors (BCACC)注册临床心理师证、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证、和台湾諮商心理师证。
尹馨从2011年至今,一直在精神科临床与教育一线工作,2016年尹馨获得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心理学学士,2020年获得Adler University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在工作经历方面,她曾任职于加拿大Milieu儿童家庭中心和情绪障碍诊所、台湾国立东华大学、上海唯儿康儿科门诊部等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涵盖个体及团体咨询、心理卫生推广活动、心理测验施测与解释等工作,还参与过多个与家庭、青少年相关的心理支持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校园、医疗及社区心理咨询经验。此外,她具备出色的专案规划与管理能力、客户沟通协调能力,能快速适应多语言多文化环境。
尹馨擅长处理情绪管理、焦虑恐慌、家庭问题、婚姻问题、青少年冲突等多个领域的心理问题,熟练运用理性情绪行为治疗(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创伤知情治疗(Trauma-informed Therapy)、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等多种疗法,以及儿童与青少年物理治疗评估工具、赖氏人格量表(Lai’s Personality Inventory)等心理衡鉴工具。
执业证编码:30220250431060030251
丁丽娟

丁丽娟医生是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是中国优生优育会员,曾在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多次进修,在学术方面发表了多篇文章。丁医生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康复、预防、健康体检、报告解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妇科内分泌及女性不孕症的诊断治疗。
熊杰(外院), MD, PhD

熊杰,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同济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医师。
熊医生在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功能性胃肠病、便秘、炎症性肠病、消化道出血、肝功能不全、肝硬化静脉曲张、胆道结石及占位、胰腺疾病诊疗方面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同时熟练掌握各类消化内镜诊疗技术(EMR、EVL、EVS、ESD、STER、POEM、PEG、EUS、ERCP等)。
熊医生入选上海市“医苑新星”人才培养计划。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胃疾病协作组委员、结直肠学组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食管和胃静脉曲张治疗专科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大肠学组委员、小儿内镜学组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上海市卫健委基金等数项科研项目,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多项。
胡韶楠(外院), MD

嘉会医疗儿骨科特聘专家(多点执业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胡韶楠医生1985年至1991年就读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华山医院从事手外科、显微外科的临床工作至今;1993年起在职攻研究生, 1996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获博士学位,先后师从于徐建光教授和顾玉东院士。2002年赴德国汉诺威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德国整形外科主席A. Berger教授的指导下,主要从事组织工程研究及整形外科临床工作。作为一名手外科医生,能独立胜任手外科、显微外科的各种常见病及多种疑难杂症的诊断与处理,在臂丛及周围神经损伤、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及其各种晚期功能重建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能胜任多种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手部骨骼、肌腱修复手术,先天性畸形矫形手术,手部肿瘤的诊治等。除了临床工作之外,目前担任上海市显微外科学会给和上海市小儿外科学会委员,参加多次全国手外科、显微外科学习班、研究生显微外科课程的带教工作,协助指导带教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胡韶楠医生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73”创伤基础研究课题,卫生部项目基金课题,复旦大学青年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科技二等奖等多项科研工作和奖项。近年来先后在SCI和国家 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胡韶楠医生任上海市小儿外科委员,复旦儿科医院小儿骨科客座教授,上海市显微外科委员,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产瘫中心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骨科创新与转化委员会周围神经修复学组常委,中国医师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周围神经专委会委员,SICOT中国部显微外科学会委员,国际神经修复学会第三届中国委员会周围神经疾病与损伤分会副主委。
王伟(外院), MD, MPH, PhD

专注基因检测解读与诊断,家庭干预与治疗管理方案。包括基因检测前和检测后咨询,新生儿与孕前基因筛查结果解读,儿童罕见病和未解决疾病以及发育迟缓等的精 准诊疗方案,生育咨询和家庭干预管理等。
王伟医生,临床遗传医师,基因检测诊断、解读与咨询专家。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在国内外长期从事医学遗传学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专科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遗传与生殖专业委员会,美洲华人遗传学会终身会员等。
胡超苏(外院), MD

胡教授是我国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专家,在鼻咽癌的精 准放疗、综合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方面积累了30多年的临床经验。
胡教授是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癌症中心鼻咽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同时也是《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癌症》《中国癌症杂志》等杂志编委以及多个国际杂志审稿专家。
吴彬(外院), MD, PhD

吴彬医生,现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吴医生致力于胸外科事业发展,发表临床SCI论文多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基金多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军队医疗成果、上海市医疗成果奖多项。
行医经历:
●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1991年- 1996年)
● 上海长征医院胸外科(1996年- 2025年)
专业擅长
● 食管癌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根治手术;
● 充气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
● 肺癌、纵隔肿瘤胸腔镜根治手术
社会任职: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
● 全军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上海中西医结合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茅届齐(外院), MD, PhD

擅长:专注静脉曲张治疗,静脉曲张微创治疗(>5000例),对复发、溃疡、难治性静脉曲张、动脉闭塞、静脉血栓、动脉瘤等脉管疾病领域同样具备丰富经验。
简介:茅届齐医师现任嘉会医疗多点执业医师, 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外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师从著 名血管外科专家陈福真教授,现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外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曾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医院访学,并在Spandau、Friedlichhein等多家德国境内医疗机构的血管外科从事临床工作。专注于静脉曲张、下肢血栓或闭塞性疾病等的研究与实践。经治血管疾病例数超过10000例。近年来大力倡导静脉曲张的个体化精 准治疗,熟练掌握全部静脉微创治疗技术(>5000例),将微创、美容、心理等诸多因素融合到治疗中,形成因人施治,因病施治的创新体系。对于难治性或复发性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性溃疡(溃烂)以及合并血栓的静脉曲张病例,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在下肢动脉或静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中,坚持以提高中长期疗效为目标,将微创技术和开放手术相结合,在充分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治疗措施给病患带来的痛苦与不便。长期专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5000例),患者在完全清醒状态下完成治疗,术后即刻下地活动,生活、工作影响度小。对复发、溃疡、难治性静脉曲张同样具备丰富经验,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同时在动脉闭塞、静脉血栓、动脉瘤等脉管疾病领域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茅届齐医生主持研究的光电反馈式机械臂辅助静脉曲张手术获上海市科委和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基金资助;在静脉曲张的激光治疗、微波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领域发表多篇成果性论文,并被多篇其他专业论文引用。
茅届齐医生现为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专委会委员。
宣琳丽, MD

宣琳丽医生现任嘉会国际肿瘤中心肿瘤内科主任。宣医生从事癌症研究与临床诊疗工作 30余年,擅长各类肿瘤及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癌症风险评估及癌症预防。
在上海医学院完成6年的学习后,宣医生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科血液专科师从中国血液界元老、华山医院血液科奠基人之一丁训杰教授继续接受临床培训。之后,宣医生前往美国克利夫兰在凯斯西储大学附属大学医院接受了6年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训,专攻肿瘤内科与血液学领域。加入嘉会医疗之前,宣医生在美国从事临床肿瘤治疗工作二十余年,获得了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ABIM)颁发的内科医学、肿瘤内科学、血液科多重医师执照。宣医生现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的成员。
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和在中美两国系统性的专业培训,以及多年的患者管理临床经验,宣医生熟练掌握国际先进的癌症预防、诊断和治疗新技术,擅长各类血液及肿瘤疾病的管理与治疗方案。宣医生重视细节,擅于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她坚信,癌症治疗计划的制定需要患者、家人及其他相关成员共同参与,只有患者及其家属对癌症有足够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参与癌症治疗,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同时,她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擅于通过规范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和症状管理,来缓解患者的痛苦。
宣医生擅长的癌症及血液疾病诊疗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实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各分期的乳腺癌、晚期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其他妇科肿瘤、晚期前列腺癌及其他泌尿系统肿瘤、结直肠癌、食管癌与胃癌、肺癌、皮肤癌(尤其是黑色素瘤)等;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多发性骨髓瘤及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管理;
-其他血液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抗凝治疗、血小板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各类贫血;
-癌症遗传学,包括癌症风险评估及降低患癌风险的干预措施;
-姑息治疗,包括癌痛管理和舒缓治疗
范竹萍(外院), MD, PhD

范竹萍,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健康保健中心前主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曾两次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和Mayo Clinic消化内科访问学习。
范竹萍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尤其擅长非病毒性肝病(如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的诊治,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和肝纤维化、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综合管理。
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范教授完成了上海市课题“细小病毒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和“脂质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此二课题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了“脂质对脂肪肝和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的研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等奖。近几年,发表SCI论著8篇(通讯作者),同时担任以下杂志编委:《国际消化病杂志》、《肝脏》、《J Digestive Disease》、《世界临床药物》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范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和循证医学专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慢病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内镜医师分会第一届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健康促进专委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消化与健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脂肪肝学组成员、上海医师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上海市消化病学会肝胆病学组委员、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医学院循证医学教研室主任。








